2018年12月8日下午,信息技術新工科産學研聯盟“工程專業認知與創新素質培養事情委員會”教育教學研討會在北京郵電大學沙河校區召開,來自北京科技大學、北方工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江西師範大學、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北京郵電大學、美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工業和信息化教育》雜志社等國內10余所高校、企業和出书單位的40余位專家、教師和學生參加研討會。會議主辦單位爲信息技術新工科産學研聯盟“工程專業認知與創新素質培養事情委員會”,承辦單位爲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與會專家和教師冒著北京冬日的寒風,首先參觀了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導論課”學生創新作品展,看到大一新生在短短4周時間完成的49件創新作品,教師們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認可。
研討會由北京郵電大學紀陽教授主持,紀教授首先明確了會議主題:總結新生工程導論課課程结果,討論“如何打造新工科工程認知的金課?”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尹長川教授介紹了學院新生工程導論課三年的革新结果,結合教育部高教司吳岩司長對于“金課”的定義和工程教育認證的通用標准,說明了導論課革新的意義:承袭“開心、開放、開源、開創”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工程興趣,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工程看法,讓學生在協作中完成工程訓練。
然後,美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鄧博文副總裁做了題爲《産學相助助力新工科金課建設》的報告。報告從社會角度出發,探討了現代社會和企業需要怎樣的人才,指出培養學生擁有穩定的能力比幫助學生找到穩定的事情更重要。最後對高校教育提出建議:希望課程重視對學生的過程性培養。
接下來發言的是北京工商大學的李文副教授,她分享了北京工商大學實施新生工程導論課的感受。新生工程導論課課程教授難度較大,教師們支付了巨大的心血,但課程價值巨大。課程相當于工程專業的“小縮影”,不僅激發了學生做工程的興趣,更能幫助教師及時發現並培養優秀人才,以點帶面,提升學生整體的水平。經過一學期的鍛煉,學生們的精神面貌和舉止談吐發生了很大變化:從畏手畏腳、小心謹慎變得從容自信,落落大方。北京郵電大學共享的“火花空間”網站、多校交流的“燎原計劃”活動等均對北京工商大學的師生帶來了很大幫助。
第四位發言者是《工業和信息化教育》雜志社執行主編、華信教育研究所副所長肖博愛。他發言的主題是《教育期刊助力分享教學課程經驗》,希望在場一線教師在進行教學革新的同時,能夠分享自身經驗,通過有血有肉的案例幫助更多高校教師推動課程革新。
發言結束後,與會的教師和專家開展了對“金課”的標准——“兩性一度”的頭腦風暴。與會專家和教師們都認爲,北京郵電大學開創的新生工程導論課一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结果,讓師生都受益匪淺;另一方面也在不斷進行課程難度的調整。教師們認爲課程難度應該因“校”制宜:一是切合各自學校學生的基礎水平和素質,二是切合各自教師的能力層次。
會議持續到下午六點,經過與會教師和專家的熱烈討論,不僅總結了新生工程專業導論課現階段的已有结果,還明確了下階段的事情偏向:學生“軟實力”培養日益重要,打造“金課”刻不容緩。
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工程学院
2018年12月17日